看了「電影裡的生命教育」一書後,我才開始思索:為什麼電影名稱是「屋頂上的提琴手」?電影的開頭提到,這個村落的人都有著這個習慣-在屋頂上拉小提琴,我覺的一方面它代表了傳統的意義,另一方面卻也代表著傳統之餘尚且俱備了開放的心,因此劇中的靈魂人物-泰維,才能在傳統思維與潮流催化中,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吧!
這本書一開始用的電影「鴻孕當頭」就非常的吸引我,因為這部電影我看過了燃後感觸也是很多,而當我打開「電影裡的生命教育」這本書後,我完完全全停不下來閱讀它!我就站在書局裡看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我跟人家約定的時間到了我才難過的嘆了口氣將書闔上並恭敬的放回書架上,當下的感覺真的就很像小時候在遊樂園裡玩到忘我一樣!當媽媽說該回家時那種…捨不得的感覺非常強烈!
看完書中對於無米樂這步紀錄片得討論後,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本身就是住在以務農為主要產業的雲林縣,讓我回想從以前到現在自己周遭環境已有很大的改變,原本在我回家的道路旁是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或果園,但是近幾年逐漸在田中央建起了房子,在夕陽西沉時,餘暉灑落在大片田野上早已不復見了,雖然自己知道因為社會產業及環境的改變,逼不得已會有如此的景況,但是也讓我不經深思,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我們,居然與自然環境的連結越來越薄弱了,現在我們大多只著重在眼前能夠獲得的物質來滿足自我的需求,不將目光放在長久的未來,如此一來,對於提供能我們富饒生活的自然環境漸漸缺少了最基本的敬畏與感恩,到了這邊自己不經有點感嘆,要怎麼樣才能真正喚起社會中某些人對於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秉持著尊重的態度。
《墨攻-戰或降的困惑》這篇提到的是筆者與他兩位孩子在看完《墨攻》這部電影後所討論激盪出的一些話題,主要為戰與降的思考,然後延伸出對現代教育可能壓抑創造力發展的隱憂。 筆者討論到戰爭與投降的議題,提到電影中主角墨者革離受梁王所託守衛城池,最後卻使老百姓幾乎全部傷亡。如果革離一開始就投降的話,便可免去大量的死傷。但是就政治面而言,一投降就等於宣告在位者的失勢甚至死亡,整體而論更可說是國家尊嚴的崩壞,因此筆者的孩子們產生了困惑。我覺得這會產生多重趨避衝突,選擇尊嚴的戰死對於一名戰士來說是此生最大的夢想,但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選擇活下來雖然苟延殘喘、尊嚴盡失,但至少還有希望。這兩種選擇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也有令人不想面對接受的一部分。對於當局者而言,這是相當困難的抉擇,沒有正解,但千百年來始終挑戰著我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