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系/ Language:
繁體中文
English
KMU OLIS
登入
回首頁
到查詢結果
[ subject:"影評" ]
切換:
標籤
|
MARC模式
|
ISBD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An analysis of com...
~
黃柏甄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紀錄類型:
書目-語言資料,印刷品 : Monograph/item
正題名/作者: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 黃柏甄
其他題名: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其他題名: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
作者:
黃柏甄
出版者:
[高雄市]: [撰者], : 民111,
面頁冊數:
84葉: 圖; : 30公分;
附註:
指導教授: 胡郁盈.
提要註:
現今台灣社會中同志運動的發展,使得性少數族群的聲音逐漸被聽見,提醒著我們在台灣社會中有一部分社群的公民權利是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在同運中常見透過現身(coming out)的方式,明確的向他人揭示自己的同志身分,進而用此方法擁有話語權,但也讓我進一步思考,在西方同志文化中,現身的身分認同相關文化進入台灣後,如何影響到在台灣的那些性少數同志社群,並且在台灣社會中形塑這個認同。 我將在此研究中,說明「同志」身分其實是一種被建構而成的認同和主體。我將現身視為一種意識型態,以此反思在同志身分建構的過程中,現身的意識型態如何作用在個人的身體之上,以及此意識型態如何以一種系統性的運作,讓社會中的同性戀者揭露自身的認同,被看見的同時,同志形象卻也趨於同質性。這個同志主體也形成一種對於同志的刻板印象,掩蓋同志社群中不同個體的展現。 我的研究主要由自我生命經驗為出發點,以及接觸研究所課程後,引發我對於同志主體認同提出疑問。我將以生命經驗為論文的起點,提出「現身」如何成為「同志」的意識型態並且試著論證。在此研究中,我將說明阿圖舍關於意識型態的定義和論點,以及巴特勒《性/別惑亂》(Gender Trouble)的篇章,推論「同志」身分建立是一個經過知識的接收過程,並進一步解釋,同志現身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結構,同性戀者的身體如何被作為一種性別展演的工具。我希望透過此研究重新思考現身的過程,在台灣社群中如何建構成一種同質性的同志樣態。.
電子資源:
電子資源
館藏註:
(平裝)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黃柏甄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黃柏甄 - [高雄市]: [撰者], 民111 - 84葉: 圖; 30公分
指導教授: 胡郁盈.
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
參考書目: 葉.
摘要 i
現今台灣社會中同志運動的發展,使得性少數族群的聲音逐漸被聽見,提醒著我們在台灣社會中有一部分社群的公民權利是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在同運中常見透過現身(coming out)的方式,明確的向他人揭示自己的同志身分,進而用此方法擁有話語權,但也讓我進一步思考,在西方同志文化中,現身的身分認同相關文化進入台灣後,如何影響到在台灣的那些性少數同志社群,並且在台灣社會中形塑這個認同。 我將在此研究中,說明「同志」身分其實是一種被建構而成的認同和主體。我將現身視為一種意識型態,以此反思在同志身分建構的過程中,現身的意識型態如何作用在個人的身體之上,以及此意識型態如何以一種系統性的運作,讓社會中的同性戀者揭露自身的認同,被看見的同時,同志形象卻也趨於同質性。這個同志主體也形成一種對於同志的刻板印象,掩蓋同志社群中不同個體的展現。 我的研究主要由自我生命經驗為出發點,以及接觸研究所課程後,引發我對於同志主體認同提出疑問。我將以生命經驗為論文的起點,提出「現身」如何成為「同志」的意識型態並且試著論證。在此研究中,我將說明阿圖舍關於意識型態的定義和論點,以及巴特勒《性/別惑亂》(Gender Trouble)的篇章,推論「同志」身分建立是一個經過知識的接收過程,並進一步解釋,同志現身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結構,同性戀者的身體如何被作為一種性別展演的工具。我希望透過此研究重新思考現身的過程,在台灣社群中如何建構成一種同質性的同志樣態。.
(平裝)Subjects--Index Terms:
意識型態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LDR
:04602cam a2200229 i 4500
001
355572
008
221017s2022 ch a e m 000 0 chi d
035
$a
(THES)110KMC00739007
100
1
$a
黃柏甄
$3
488675
245
1 0
$a
論「現身」: 意識型態與同志主體=
$b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c
黃柏甄
246
1 1
$a
An analysis of coming out :
$b
Ideology and the gay subject
260
#
$a
[高雄市]:
$b
[撰者],
$c
民111
300
$a
84葉:
$b
圖;
$c
30公分
500
$a
指導教授: 胡郁盈.
500
$a
學年度: 110.
502
$a
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
504
$a
參考書目: 葉.
505
0 #
$a
摘要 i
520
3
$a
現今台灣社會中同志運動的發展,使得性少數族群的聲音逐漸被聽見,提醒著我們在台灣社會中有一部分社群的公民權利是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在同運中常見透過現身(coming out)的方式,明確的向他人揭示自己的同志身分,進而用此方法擁有話語權,但也讓我進一步思考,在西方同志文化中,現身的身分認同相關文化進入台灣後,如何影響到在台灣的那些性少數同志社群,並且在台灣社會中形塑這個認同。 我將在此研究中,說明「同志」身分其實是一種被建構而成的認同和主體。我將現身視為一種意識型態,以此反思在同志身分建構的過程中,現身的意識型態如何作用在個人的身體之上,以及此意識型態如何以一種系統性的運作,讓社會中的同性戀者揭露自身的認同,被看見的同時,同志形象卻也趨於同質性。這個同志主體也形成一種對於同志的刻板印象,掩蓋同志社群中不同個體的展現。 我的研究主要由自我生命經驗為出發點,以及接觸研究所課程後,引發我對於同志主體認同提出疑問。我將以生命經驗為論文的起點,提出「現身」如何成為「同志」的意識型態並且試著論證。在此研究中,我將說明阿圖舍關於意識型態的定義和論點,以及巴特勒《性/別惑亂》(Gender Trouble)的篇章,推論「同志」身分建立是一個經過知識的接收過程,並進一步解釋,同志現身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結構,同性戀者的身體如何被作為一種性別展演的工具。我希望透過此研究重新思考現身的過程,在台灣社群中如何建構成一種同質性的同志樣態。.
520
3
$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ay movement in today's Taiwanese society has made the voices of sexual minorities gradually heard. Reminds us that there is a segment of Taiwanese society whose civil rights have long been ignored. In the gay movement, it is common to clearly reveal one's gay identity to others by coming out. And then use this method to have the right to speak. But it also made me think further, in the Western gay culture, how the identity related culture that appeared in Taiwan affects the LGBT community in Taiwan, and shapes this identity in Taiwanese society. In this research, I will show that the identity of "gay" is actually a constructed identity and subject. I will discuss coming out as an ideology, and I reflect on the gay identity how to establish, and how the ideology of coming out effect on the individuals’ body. This ideology operates in a systematic way, allowing gay people in society to reveal their own identity, in the same time, the gay images tend to be homogenous. This gay subject also forms a stereotype of gays, covering up the different individuals in the gay community. My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my own life experience, and after I came into contact with the courses of the graduate school, it caused me to research the identity of gay subjects. I’m going to start by referring my life experience, then ask the question of how "coming out" becomes the ideology of being "gay" and try to argu for it. In this study, I will illustrate Artusher's definition and arguments for ideology, and Butler's passage in Gender Trouble. I inferenc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gay" identity was an intellectual process of reception, and further explained that gay presence is an ideological construct, and how the gay body is used as a tool for gender performance. Through this research, I hope to rethink the process of appearance and how to build a homogenous comradeship within the Taiwanese community..
563
$a
(平裝)
653
# #
$a
意識型態
$a
現身
$a
同志
$a
主體
$a
身體.
653
# #
$a
ideology
$a
coming out
$a
gay
$a
subject
$a
body.
856
7 #
$u
https://handle.ncl.edu.tw/11296/6x6rdx
$z
電子資源
$2
http
筆 0 讀者評論
全部
前棟2F學位論文區 2F Dissertations (Front Building)
館藏
1 筆 • 頁數 1 •
1
條碼號
典藏地名稱
館藏流通類別
資料類型
索書號
使用類型
卷號
借閱狀態
預約狀態
備註欄
附件
00376089
前棟2F學位論文區 2F Dissertations (Front Building)
不流通
博碩士論文 (Dissertations)
T 008 544.7 8345 2022
一般使用(Normal)
在架
0
1 筆 • 頁數 1 •
1
多媒體
評論
新增評論
分享你的心得,請勿在此評論區張貼涉及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不當言論,館方有權利刪除任何違反評論規則之發言,情節嚴重者一律停權,以維護所有讀者的自由言論空間。
Export
取書館別
處理中
...
變更密碼
登入